胃食管反流共享平台

医坛论道 再炼菁英——火箭军胃肠动力应用高峰论坛暨胃食管反流病胃肠动力高级实践研习班侧记

作者:反流中国

时间:2020-02-04

  

1月10日,火箭军胃食管反流病胃肠动力高级实践研习班结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名学员,经过5天密集、紧张的实践及理论学习,均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结业证书。

此次“胃食管反流病胃肠动力高级实践研习班”,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主办的。这次研习班集技术先进性全面性实用性于一体,旨在培训高分辨率测压技术、pH阻抗技术和胃镜技术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治中的应用技巧,讲解关于检查操作及插管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重点培训学员关于阻抗、测压的实战操作技术,结合学术理论与临床实操,为各位同仁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提高的机会。

作为研习班开班之前的重头戏,1月5日,胃肠动力应用高峰论坛“低调而奢华”地召开了。说它低调,是因为没有隆重的开幕式;说它奢华,是因为来参会的都是来自全国各院所在胃食管反流病领域有独到建树的医学大家,他们同与会者分享的经验和学术成果,都带着成色十足的含金量。医学学术,最终结果必将是服务于大众,而医学论坛,也必将摆脱繁华的形式而回归于质朴交流和共同进步的本质。

-  老友相见,相谈甚欢。这是最经典的暖场  -

-  会议由胡志伟博士主持。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吴继敏教授、武汉协和医院候晓华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夏志伟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张艳丽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焦红梅教授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

-  来自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的张玉、陈冬、梁艳等讲者也做了精彩分享  -

开诚布公的交流,细致耐心的解答,让会议现场显得和谐而热烈。

感受着浓厚的学术氛围,聆听着奥妙的医学知识,带着榜样的力量、以及再次被激发的求知欲,参加会议的研习班学员迫不及待地投身到了第二天开始的学习中。

通过下面的一组组图片,看看我们的学员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  学习不是来度假,看看这被排的满满当当的“课程表”  -

-  看看吴继敏主任门诊工作的日常  -

-  梁艳老师一步步的指导食管pH监测的应用,每位学员都要亲自动手为患者插管  -

-  纪涛老师、马松松老师在给学员讲解食管测压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

-  在手术室内,学员观摩吴继敏主任、胡志伟博士行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

-  看到这台机器没?个头虽小,却是鼎鼎有名的“Bravo无线胶囊pH监测仪”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刚刚完成中国首例置入。这次研习班也安排了Bravo无线胶囊置入的教学,从对仪器进行校准、监测、讲解,到术前患者告之、术中置入,再到术后向患者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学员们全程参与。没能看到全国首例,但亲身参与了全国第二例,呃,是不是出去讲也觉得自己很有资本了 -

-  邓昌荣老师、王峰老师、战秀岚老师为学员讲解理论  -

-  随着查房结束,这一天的工作终于暂告段落。带着些许疲惫,来张合影吧  -

此外,学员们在研修的过程中,还得到了包括整套贲门失弛缓症标准Heller-Dor手术方案在内的多种类型病历、手术及治疗的分享(为避免画面引起读者的不适感,在这里就不上图了。小编窃喜——又找到了一种减少工作量的借口;也别向小编要资料,只有参加研习班的学员们才有哦)。

当然,最后还有……

-  线上考试和最终的理论考试。和蔼的老师们,秒变严厉的监考官  -

初感似度日如年,再觉如时光飞逝。虽然相处时光短暂,但相同的职业、共同的目标,让彼此的交流更加顺畅,让彼此的感情更加融洽。初见问你好,临别道珍重。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希望,各自将要奔赴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挥洒泪水和汗水,也许还会经历更多的辛苦、更多的故事,但这份回忆定会将永远珍藏。

 

耕耘分秒,勤奋造就天才;积蒿力量,实力铸就辉煌”。今天的临床“小白”,终将成长为医学专家;现在的学者,也终有一天会成为大会的讲者。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位学员,都是胃食管反流病学科建设的“火种”,都将会成为所在医院专业领域里的业务骨干,必将会带动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了解、认知、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从而为更多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解除病痛。

 

我们期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那一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诊治好反流病,就让我们就从胃食管反流病胃肠动力检查开始吧!“胃食管反流病胃肠动力高级实践研习班”,我们下期再见!

文章来源:反流中国

胃食管反流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