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5
常常被误诊的胃食管反流病——真的离你不远!
你是否曾被反酸、反食、烧心、嗳气和上腹部不适所困扰?
你是否曾因反复咳嗽甚至突然喘憋不适而被诊断为慢性咳嗽和哮喘,呼吸科常规药物治疗却不见好转?
你是否曾因为深夜入睡后因胸骨后疼痛牵掣到后背、胸闷气短而去急诊科求治,被怀疑是不典型的心绞痛转到心血管内科做了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等一系列检查,却发现不了病因所在?
你是否因为咽部异物感、持续清嗓、咽干咽痒咽痛、长期声嘶和发音疲劳、鼻塞呼吸不畅、鼻涕长流、口臭口苦等久治不愈?
有以上症状的朋友,可能是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
胃食管反流病是什么?感觉很陌生的病名呢~
不单单是你,其实很多医护人员都对它了解不多,临床上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位“特殊的患者”可以帮到你,他是一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他经历了“多次误诊”、“死里逃生”、“出国自救”、“康复如初”等一系列惊险诊治过程,切身的体会到这个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危害,下定决心改变这一局面,帮助与他“同病相怜”的患者早日脱离苦海。
不忍他人苦,方得仁医术
这位“特殊的患者”就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血管外科奠基人汪忠镐教授
2004年12月,汪院士在一次紧急深夜会诊结束后突发憋闷、呼吸困难,紧急被送进急诊室抢救,与死亡擦肩而过。此后的两年里,汪院士又经历了4次致命的窒息,收到3次重症监护室的病危通知书,所幸他是医生,每次都能得到及时的抢救。
汪院士多次接受诊治,每次得到的诊断都不相同,有的医生说是“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有的说是“呼吸暂停综合征”;也尝试过很多新药贵药,却每每病症不除多次复发。他经常问自己:“人活一口气,我这口气怎么就这么难顺畅呢?”
直到有一次,汪院士在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时候,被外国专家提醒:你这会不会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
回国后汪院士做了24小时食管PH值和多通道阻抗检测和食道压力测定,结果显示24小时内,汪院士经历了200余次反流,最长的一次持续42分钟,而恰是在这个时间汪院士憋气症状最为严重,食道压力测定提示院士的胃底贲门口非常松弛,汪院士的“哮喘”就是由于胃底贲门松弛而导致的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
当时国内开展胃食管反流病手术治疗的医生很少,汪院士咨询了他的老师著名外科学院士裘法祖教授,两位院士查阅国内外医学文献反复讨论决定去国外接受了腹腔镜胃底折叠手术治疗。术后当晚汪院士就体验到久违了的呼吸顺畅和神清气爽。
治愈后的汪院士决定帮助患有此病的普通老百姓
希望他们也能早日得到正确的诊治,少一些错误的治疗
汪院士病愈回国后的第34天即2006年4月29日,由院士带领下国内首家胃食管反流病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成立了。12年来,在汪院士的发起带领下,国内医学界逐步重视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的规范化诊治,火箭军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科也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治中心,为众多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解除了反流之苦。
首届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活动在京启动
首届“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启动会
2018年9月,胃食管反流病的广大患者迎来了又一个福音。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了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设立每年9月的第二周为“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在全国开展该病科普和健康宣讲活动。今年为“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的开展元年,主题为“认识胃食管反流病”,旨在提高此病在公众中的认知度。
“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新闻发布会
赵江宁副主任医师参加首届宣传周讲者培训会
9月8日在北京举办了宣传周启动会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领导均出席新闻发布会并致辞,火箭军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科主任吴继敏、陆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盛剑秋作为专家代表分别发言,介绍GERD多学科联合诊疗新进展。同时,数名曾饱受胃食管反流病困扰的群众代表也出席了发布会,讲述就医经过,呼吁广大群众重视反流症状,及时就医。
赵江宁副主任医师参加火箭军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周腹腔镜手术全国直播
首届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深圳市中医院在行动
9月10日至9月16日宣传周活动期间,深圳市中医院是深圳地区唯一一家参与此次宣传周活动的市属公立医院,医院胃肠外科、脾胃病科、耳鼻咽喉科和呼吸科将以多学科合作的形式在全院门诊、住院部和下属6个社康中心向民众发放疾病宣传册,9月16日上午8:00—12:00将在二门诊部(福华路1号)举办多学科健康大讲堂和义诊活动,讲解传播胃食管反流病防治知识,让更多民众了解胃食管反流病,呼吁广大市民重视胃食管反流病,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