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共享平台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利器——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

作者:云南反流专科

时间:2021-01-15

  
pH值,即酸碱度,7.0为中性,数值越小越酸。我们知道,我们胃内的胃酸是酸性最强的,一般pH值在2.0~3.0左右;而食管的pH值为5.5~7.0,也就是说略偏中性。如果发现食管的pH值低于4.0,那说明什么问题?——对,有胃酸反流!

食管pH监测,就是监测食管酸碱值的检查,从而观察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特别是胃食管反流与症状发生之间的关系,并可评估抑酸治疗的疗效,这项检测一般持续24小时,故又称为食管24小时pH监测。

食管24小时pH监测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认为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胃食管反流的反流物可能是弱酸性或非酸性的(有可能是碱性的胆汁),无法经pH监测检出。“金标准”被打脸了,怎么办?

“万能的”科学家们想到了食管阻抗监测

将一些连续的金属环放置在监测导管上,相邻的金属环在有物质通过时形成电环路,通过测定电环路的电阻(也就是阻抗)可以测定该物质的性质:液体通过时,由于液体导电性能较好,阻抗就低;当气体通过时,由于气体导电性能较差,阻抗就高。因此,食管阻抗检测可以鉴别反流的成分(液体、气体或液-气混合物),另外还能识别食管内容物的运动方向。

 

若在食管阻抗检测中联合24小时食管pH监测,依据反流物质的pH值,既可区分酸反流、弱酸反流或非酸反流,使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更精确,这就是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这几乎可以堪称胃食管反流病检查界的强强联合了。
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检查的适应证也相当广泛:

1

评估胃食管反流病的反流形式,如酸反流、弱酸反流、液体或气体反流和混合反流,尤其是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评估;

2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或胃底折叠术前后的评价;

3

怀疑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食管外症状的诊断,如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声音嘶哑等;

4

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诊断;

5

对吞咽困难、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食管内食团传输功能的评估。

总之,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可以指导药物选择、手术治疗、内镜下抗反流治疗,评估抗反流治疗的效果,已日趋成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新的“金标准”

这是我们胃肠动力室里整装待发的
“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仪”们

患者行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前应停服抑酸药(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拉唑类药物)、促胃肠动力药7天,尽可能停用钙通道阻滞剂、镇静剂、抗抑郁药等药物至少3天,检查前禁食、禁水8小时。将监测导管经一侧鼻孔循腔插入,用胶布固定在鼻和脸颊处。置管后携带记录仪即可回家,尽可能保持平时的作息和饮食(切不可因插管不适而改变饮食和作息),记录进食、平卧位时间和反流症状发作的时间,24小时后返回拔管即可。

这项检查令患者感到顾虑的可能就是需要鼻腔置管了。其实监测导管只有2mm的直径,所以在携带中大部分的时间很少会有不适的感觉。只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顾虑等复杂情绪,就可以大大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和监测结果的准确率。

(★★本文转发自“云南反流专科”公众号,图文内容来自“云南反流专科”,原标题:《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利器——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


 
 

往期回顾

《想知道诊断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哪些检查?看看这篇就够了》

《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检查是啥?》

文章来源:反流中国

胃食管反流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