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共享平台

与胃食管反流病医患聊中医(五)

作者:反流中国

时间:2019-09-29

  

上篇我们终于聊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用药,可是有的患友一看到中药方剂就皱眉头了:要熬草药啊?太麻烦了。尤其是夏天,中药没熬热,我先热得熟透了!有没有制好的中成药可以替代啊……

 

这个可以有。但话说回来,中成药都是固定方剂,用的时候一定要看符不符合自己的证型。下面小编摘抄《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版)》中列出的中成药,推荐大家:
 

1

肝胃郁热证舒肝片加味左金丸加减。

 

2

胆热犯胃证舒肝片郁茵利胆颗粒加减。

 

3

中虚气逆证香砂养胃丸加减。

 

4

气郁痰阻证胃苏颗粒加减。

 

5

瘀血阻络证胃复春颗粒加减。

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加减”二字!

此外,常用的中成药还有六味安消胶囊胃逆康胶囊舒肝和胃丸越鞠丸乌贝散胃力康颗粒枳术丸等。这些中成药都具有疏肝泄热、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等功效,但没有一种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专用药、特效药(别对祖国医学失望,西医同样也没有)。

不过,中医除了用药,还有它独特的治疗手段,大家能想到什么?对,针灸、穴位按摩!

针灸穴位贴敷药穴指针注入式埋线等疗法也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手段。体针疗法常用穴位:实证用内关、足三里、中脘穴;虚症用脾俞、胃俞、肾俞、膻中、曲池、合谷、太冲、天枢、关元、三阴交等穴。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或以平补平泻为主。至于怎样行针、如何贴敷,则看每位中医师的实践经验了。

 

总之,辨证思维贯穿了中医治疗的始终,因人因证施治,这与西医近几年才提出来的个体化治疗相比,体现了更久远的医学智慧。同时,中医对疾病的调养也体现了辨证思维,这就是“辨证施护”。

我们知道胃食管反流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三分治七分养”、改变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起居、饮食、用药等方面避免诱发或加重胃食管反流病,我们的公众号里已有好几篇文章做介绍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参考一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饮食攻略(下)》),这里就不再多说。中医在这个总体原则下,对各证型的胃食管反流病提出了不同的注意事项:

肝胃郁热证

室内宜保持安静、整洁、舒适,保持情绪平稳。宜食疏肝解郁、和胃清热的食品,如金橘根、猪肚;肝气犯胃者宜食理气降气的食品,如萝卜、佛手、生姜等。

胆热犯胃证

饮食宜清淡,忌烟酒、辛辣香燥食物。宜食疏肝利胆、清热和胃的食品,如猕猴桃、甘蔗(不宜空腹食用)、白菜、蚌肉、生姜等。

中虚气逆证

饮食有节,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在食物中酌情加葱、姜、椒、桂等调味品以助温脾阳。宜食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食品,如粳米、莲藕、香菇、山药、猪肚、莲子等。

气郁痰阻证

室内环境宜安静、空气新鲜、避免噪声,饮食忌辛辣、煎炸食物,忌咖啡、烟酒。宜食理气止郁、健脾化痰的食品,如扁豆、佛手、萝卜等。

瘀血阻络证

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过怒、过悲、过度紧张,适当运动,劳逸结合。宜食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食品,如莲藕、丝瓜等。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寥寥数语,即可概括生活方式对疾病的预防和影响,怎能不让人感叹先贤的智慧、中医的精深!社会再进步,也离不开质朴的本质。“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愿每位胃食管反流病医患都能从中医的理论中受益,愿医患携手早日战胜胃食管反流病!
本系列完!

 

小编放下手稿,擦了擦额头微微渗出的汗,倾尽全力,终于把自己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的认识讲完了。刚想喘口气……

一位患友举手发言:小编,为什么我平时都挺注意的了,还会得胃食管反流病啊?!人家隔壁老王,比我还胖、比我还能吃、比我还能熬夜,也没见人家得这个病。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小编这么想,但嘴上没说。

也是哈,胃食管反流病再是种常见病,发病率最多也就10%左右,可为什么有些人再怎么注意也会成为这百分之十呢?中医理论该如何解释?你觉得可以从哪方面进行解释?是否与小编不谋而合?小编在这里卖个关子,咱们下期聊一聊,权当这个系列的番外篇吧。下期见!

 

参考文献:

【1】朱生樑胃食管反流病基础与中西医临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中医杂志,2010,51(9):844-847.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550-1553.

【4】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治方案(2014年版)

 

未完待续……

 

To Be Continue……

 
 
 

往期回顾

与胃食管反流病医患聊中医(一)
与胃食管反流病医患聊中医(二)
与胃食管反流病医患聊中医(三)

与胃食管反流病医患聊中医(四)

胃食管反流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