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15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食管体部动力障碍,造成反流物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使得反流物损伤食管黏膜。
食管动力障碍与食管肌肉和支配神经的功能异常有关,因此这类疾病可不止胃食管反流病一种,还包括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胡桃夹食管、非特异性动力障碍等。
这一类疾病都可以出现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类似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所以很多时候会被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病。今天我们就简单地聊一聊这类疾病,让大家对它们多少有些印象。
贲门失弛缓症(ACH)
先吐槽一下,这种有点像“十四是十四”绕口令的病名,会让有些人觉得有毛病的其实是自己的舌头。
现在的研究认为,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生,是因为支配下食管括约肌(LES)的一种神经元缺失,导致下食管括约肌不能松弛、食管体部推进性蠕动减弱或缺失所致。
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94%),其他症状包括反食(75%)、烧心(52%)、胸痛(41%)等。与胃食管反流病不同的是,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烧心是因为食物在食管内潴留或发酵,而非反流所致。
不需要太高端的检查,在古老的食管钡餐造影中,贲门失弛缓症就能表现出现特征性的“鸟嘴样”改变。当然,其他的检查也要做(如食管测酸、测压),以排除其他疾病。
弥漫性食管痉挛(DES)
这个病名起的不是很确切,因为这种病并不是全食管都发生了痉挛,而主要是食管中下段出现的、同步的、非推进性不协调的、持续的、强烈的重复性收缩。致使食管呈螺旋状或串珠状狭窄,但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大多正常。
弥漫性食管痉挛的病因还不明确,以至于学者们对于这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还是贲门失弛缓患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还存在争论。
既然是痉挛,那发病的症状自然是以疼痛为主(大家可以联想一下腿肚子抽筋)。80%~90%的患者有胸痛,容易与心绞痛混淆。吞咽困难呈间歇发作,可因进食冷饮、碳酸饮料、半固体食物而诱发,并受情绪及心理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可于吞咽时发生晕厥。
虽然食管钡餐造影也能显示出特殊的变化,但食管压力测定才是诊断弥漫性食管痉挛的金标准。
胡桃夹食管(NE)
这种病与夹核桃的夹子、或者是叫“胡桃夹子”的童话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是以食管下段高振幅蠕动、收缩时间延长为主要特点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又称高压性食管蠕动。
现在的研究认为,现在的研究还没有把这种病的病因搞明白……可能与胃食管反流或情绪有关。
胡桃夹食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0~50岁以后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患者以胸痛为主要症状,此外可有吞咽困难(70%)、烧心(51%)等。约77%的患者曾有过胃食管反流症状。
食管测压检查也是诊断胡桃夹食管的金标准。
目前对胡桃夹食管的治疗没有特异的方法。内科治疗以对症为主,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抗焦虑药物。
图片来源于《消化道高分辨率测压图谱》(侯晓华主编)
胃食管反流病和它的小伙伴们虽然在症状上表现大多相同,但是只要有充分的检查,还是可以明确诊断的。所以说,完善必备的检查,才是辨别、诊断及治疗的基础。花钱,就应花在这样的“刀刃”上。
往期回顾
文章来源:反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