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9
我们吃进胃里的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之所以不会随着我们弯腰躺卧倾倒出来,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口风很紧”的贲门(胃的上口),以及一段“强有力”的下食管括约肌(LES)。
当胃扩张或扩张过度时,下食管括约肌的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时,其压力不能再使贲门保持关闭的状态,贲门开放也可以出现反流。
另外,高脂食物、吸烟、饮酒、巧克力、咖啡等食物,以及某些药物可以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从而诱发反流。
不过,这些反流形成后,都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服用药物等手段改善或治疗的。但是,有一种疾病,可以偷偷的改变下食管括约肌形成的抗反流功能,而且一旦改变并形成了胃食管反流病,就很难通过、甚至无法通过药物治疗。
这种病就是——食管裂孔疝(HH)!
食管裂孔疝是腹腔内的一些脏器或组织 (主要是胃) 通过膈肌的食管裂孔暂时或持续性地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属于膈疝的一种。
食管裂孔疝可大致分为滑动疝(Ⅰ型)和食管旁疝(Ⅱ、Ⅲ、Ⅳ型)。
滑动疝会影响下食管括约肌阻止反流的功能,并会损害反流发生后食管清除胃酸的过程,从而对反流造成影响。内镜和放射影像学检查表明,50%~94%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存在滑动型食管裂孔疝,而正常人群中该比例为13%~59%。食管裂孔疝越大,发生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的可能性越大。
但是, 就食管裂孔疝本身而言, 大多时候是没有症状的,所以漏诊率相当高。
因此,当我们得了胃食管反流病后,在应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应该想到是否存在食管裂孔疝的可能(尤其肥胖、女性、老年人群)。充分且必要的检查,如上消化道钡餐、胸部CT、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等相结合,就可以让食管裂孔疝无处遁形!
往期回顾
文章来源:反流中国